【長安街邊上,馬路拉鏈隨處可見;管線公司圖紙不對,只能憑感覺挖。國際化大都市北京,地面光鮮,地下卻是一本糊涂賬,導致管網事故不斷。記者追問管理部門卻道實在是難。北京的地下管網究竟該怎么辦?】舶來的“共同溝”模式是否可行?而權責不明的管網管理,又該如何完善?
光鮮亮麗的地上城市,混亂脆弱的的地下管道
每到雨季,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會出現積水內澇、交通受阻。除了排水不暢,燃氣、供電、通訊等地下管網也是問題重重。即便在北京,這個每年都要投入巨資建設的國際化大都市,地下管線的脈絡也是說不清、道不明。而在亂象背后,和地下管網相關的悲劇也在不斷上演。來看記者在北京的調查。
車水馬龍的街道,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,這里是北京二環內的東單,這里的商場銷售國際最頂級的服飾,這里的體育場內一片激昂活力,這里的房價超過了10萬元一平米。然而在這一片繁華和光鮮背后,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地平線時,卻發現了另一番景象。
從東單路口向南,在這條僅100米的人行道上,記者發現了有超過20個井蓋,從這些井蓋上的字樣中我們可以大致辨別出,這些井蓋分屬于市政、排水、自來水、公安、交管、通訊等八九個單位,而每出現一種井蓋就意味著地下鋪設了與之相應的管線??梢哉f每走一步,我們的腳下就有數十種管線。但對于這些管線的具體位置和安全性,我們行走時并無從知道。
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院長教授李繼延:我們的城市非常的現代化,很亮麗,很光鮮,但地下管網的現狀是令人堪憂的
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主任、中國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楊玉坤:隨著時間的推移,城鎮化的擴張,這些埋下的隱患,逐漸地會暴露出來。
這里是東城區的南八寶胡同,距離寬敞筆直的長安街不足200米,而這里的地面呈現出了另一副面孔,一條一條的馬路“拉鎖”清晰可見。